由於職業的關係,常會有朋友半開玩笑問有沒有減重、增高,還是養顏美容讓人活力充沛等之類的菜單。對於這類型的問題,我通常會先請他們詳述這幾天早、中、晚餐加點心吃了些什麼?因為建立正確的飲食選擇觀念後,再從平日飲食習慣來做調整遠比僅拿菜單更具變化性!

不過,從朋友答案中也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,發現許多人一天加總起來吃不到一碗飯,大部分回應是怕吃澱粉會變胖、餐廳提供的其他配料太多或是正餐時間通常都不餓……但這樣的擇食取向是對的嗎?當米飯的攝取下降時,多攝取的又是什麼呢?餐廳給的份量是符合我們身體所需的比例嗎?當正餐沒有吃的時候,所吃的點心又會是什麼呢?

三大營養素熱量比 你做到了嗎?
由「行政院衛生署—每日飲食指南」可得知,隨著生活活動強度的不同(表一),每個人所需求的熱量也有所不同(表二)。但有個觀念要知道,食物選擇上不是有吃或是熱量足夠就好,所選擇的食物成分比例及食物特性也與健康息息相關。當主要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—碳水化合物(又稱醣類)、蛋白質、脂肪佔熱量比例為碳水化合物54.0~55.3%、蛋白質16.6~17.4%、脂肪27.6~28.7%間時,是最符合國人營養需求。另外依不同的需求熱量設計六大類食物的建議份數(表三),也可以作為民眾平日選擇食物的依據。
錯誤認知下 將導致哪些影響?
以1500~2200大卡的全榖根莖類建議攝取相較下,部分朋友每天僅攝取0.5~1.5碗的米飯是遠低於建議量的(2.5~3.5碗)。在米飯的攝取量不足、三大營養素比例偏移,所造成的影響有精緻加工品攝取過多、熱量攝取不足、肉魚豆蛋類的攝取過量等問題。

 (一)三大營養素比例符合飲食指南,但碳水化合物來源多為加工製品
細算部分朋友飲食,發現三大營養素比例雖然符合飲食指南,但碳水化合物來源取向以易取得的加工點心零嘴、飲料、麵包為主。因此形成點心吃多、正餐吃不下、餓了隨手吃小東西的循環。而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正餐吃不下或小食量者身上。雖然他們是有進食,甚至整體總熱量攝取比三餐正常吃的多,但有些人卻會有營養不良、體力不足的虛胖現象。這是因為無論鹹或甜的餅乾、麵包、派、酥餅等點心類是需要以麵粉、糖、鹽、油(奶油、氫化植物油、豬油)來製成,最後再以甜或鹹的餡料改變口感。如此與正常飯菜相比不但熱量高,且以油及單醣類為主。除卻高熱量,以這類食物為主要熱量來源者,蔬菜、肉魚蛋豆類及米飯類攝取通常不足,會有缺乏部分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狀況。

油脂會賦予食物滑順、香濃、綿密、入口即化的口感,於是市面上許多精緻加工品的油脂含量高,相對的調味料鹽、糖等的比例也比天然食物多。以長期健康觀點而言,以「每日飲食指南」為原則才是最符合國人健康的飲食模式。

工作繁忙的巧巧三餐都在外解決,幾個月下來,身材開始橫向發展。分析巧巧的每日飲食後發現,早餐她常以易儲存的麵包為主,由於比較晚吃早餐,午餐常覺得不餓而只吃半個便當或不吃白飯,下午餓的時候會團訂附近的蔥油餅、水煎包、蛋糕、飲料等當點心,最後到晚上九點才會買滷味(只選擇肉及菜)當消夜。

巧巧這樣的飲食模式正如上所述,雖然三大類比例接近飲食指南,但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多以需再加工的麵粉製品為主。例如:麵包在製造過程會添加奶油、糖;下午點心多為煎、炸處理,含脂量較高,而飲料內的糖是精緻醣類。雖然都會提供熱量,因為成分單調(以油及糖為主),為符合多樣性,還需從蔬菜類、澱粉類(其他非精緻糖類)、水果類補充維生素、礦物質。不然,容易造成「體重不低卻營養不良」的情形。

 (二)肉魚豆蛋類的攝取過量
以1650~2400大卡作為基準,黃豆製品、海鮮、肉、蛋類每天四~七份即足夠身體所需。目前流行的「吃肉減肥法」或一些飲食環境(例如:海產店、炸雞速食店、以『多肉』為號召的吃到飽選食取向等)會導致蛋白質攝取量過多、蔬菜及澱粉類攝取不足。

需注意的是,肉魚豆蛋類的過量食用往往伴隨著膽固醇及油脂攝取過量!人體自行產生的膽固醇已足夠賀爾蒙、膽酸、細胞膜等物質的合成。當額外的膽固醇攝取增加,易使血管壁增厚而造成血管硬化及阻塞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肉魚豆蛋類烹調時的煎、炒、炸等動作也都會增加油脂的攝入。動物組織間所附著的脂肪,即使已做了去皮、去肥肉的動作,也僅是把部分可見脂肪移除。這些都容易造成飽和油脂攝取過量!

要注意的是,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也會升高血中的膽固醇。

升膽固醇指數(CSI)=1.01×飽和脂肪酸(公克)+0.05×膽固醇(毫克)。除了動物性油脂(如豬油),部分植物油(如椰子油、棕櫚油)的飽和性脂肪酸含量高,也會造成血中膽固醇升高。

(二)肉魚豆蛋類的攝取過量
有些朋友因為工作時間繁忙或正採取極端低熱量減肥法,造成澱粉類的總攝取量極少,僅以蔬菜、水果、代餐、少量瘦肉來當作能量來源。當身體所攝取的總熱量低於「基礎代謝」(註一)時,固然一開始會有體重降低的狀況,但身體自我防護機制,會增加腸胃道對食物的吸收率,及降低每日基礎代謝率,避免體組織(脂肪、肌肉)的持續分解,於是體重降低速度趨緩甚至回升。這也是有些人稍一回復飲食,就復胖的原因。

當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時,脂肪無法完全分解成能量的來源。所以國外有一句話「脂肪的燃燒建立在碳水化合物(澱粉)的供應上」。適度的澱粉(非精緻醣類)攝取更有助於減肥!

其實,有肉魚豆蛋類、飯、菜的中式飲食模式,是最能均衡攝取到各類營養素,拒吃米飯反而容易在吃不飽的狀況下,選擇了含有高脂、高蛋白或精緻澱粉加工品的食物,不僅沒有達到減肥的目的,反而容易發生體重標準卻營養不良(不均)的狀況。以長期健康觀點而言,建議以「每日飲食指南」為原則,選擇天然不精緻加工食物對健康最有益處!

註一:「基礎代謝」是指人在身心處於最舒服(如進餐後的十二~十八小時、室溫25℃時)未進行任何活動的狀態,僅提供器官正常運作所需的熱量。

本文轉載自台東基督教醫院「一粒麥子」雙月刊96、97期「營養室」專欄
http://goo.gl/uGAKD2